對于國內(nèi)大眾而言,賽艇運動不算熱門項目。這項奧運會傳統(tǒng)比賽項目之一,是由一名或多名槳手坐在舟艇上,背向舟艇前進的方向,運用其肌肉力量,通過槳和槳架簡單杠桿作用進行劃水,使舟艇前進的一項水上運動。
賽艇運動多在江河湖泊等大自然水域中進行,空氣清新,陽光充足。大自然的沐浴,能有效地提高人體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(tǒng)功能,增強全身肌肉力量,調節(jié)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平衡,有利于提高人體的健康水平。賽艇運動員的肺活量在各項體育項目中占第一位,可達7000毫升,有人把賽艇運動稱為肺部體操。
賽艇曾被列入1896年的第一屆奧運會,但由于當時天氣惡劣,賽艇比賽被取消。當時只有法國,德國,意大利和希臘等少數(shù)幾個國家計劃參加四個級別的比賽。一百多年后的今天,經(jīng)歷了快速的發(fā)展的賽艇項目已今非昔比。
世界賽艇聯(lián)合會(FISA)日前整理了一些關于奧運會和殘奧會賽艇項目的有趣知識點,隨亞體君一起學習下吧:
全球化
一百多年來,這項運動最引人注目的變化之一就是“全球化”。1900年,當賽艇獎牌第一次在奧運會上頒發(fā)時,參加的國家只有8個。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,參加的國家數(shù)量達到了69個。
賽艇運動目前有156個國家聯(lián)合會,在過去30年中,增加了90多個。
女子賽
1976年奧運會首次增設了女子組比賽,但女子賽事的記錄可以追溯到更早時期。FISA(世界賽艇聯(lián)盟)認可的第一項國際女子比賽是1951年的歐洲賽艇錦標賽,當時許多國家已經(jīng)建立了長期的女子賽艇項目。隨著奧運會上女子項目數(shù)量的增加,現(xiàn)在奧運會上的男女組別賽艇項目已經(jīng)數(shù)量相同。
殘奧會賽艇比賽
2001年,在世界賽艇錦標賽中增設殘疾人賽艇比賽項目。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,殘疾人賽艇首次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。2008年增設的四個殘疾人賽艇項目在殘奧會中沿用至今(盡管已被更名)。
比賽距離
殘疾人賽艇和女子賽艇最初都是在1000米距離比賽中引入的,但后來更改為2000米。
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采用的標準距離為2000米,此后一直使用。但是更早期的奧運會,比賽距離并沒有固定標準,1900年巴黎奧運會采用的是1750米,1904年圣路易斯奧運會采用的是3218米,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是2112米(1948年再次使用)。
在早期,比賽在兩到三艘賽艇中進行。六賽道比賽最初于193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奧運會上采用,并且自1956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奧運會以來已成為標準設置。
賽艇速度
標準化的距離注定比賽速度為王。
日本東京于1964年舉辦了奧運會,當時男子八人組的金牌,比賽速度為6:18.23。50多年后,男子八人組世界最佳時間縮短了近1分鐘,為5:18.68。實際上,配備目前設備的八人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25公里。
相比之下,1964年,男子100米短跑時間為10.0秒,創(chuàng)世界紀錄。目前男子100米的世界紀錄是9.58秒。在賽艇運動中,差異幾乎達到16%,而在田徑運動中僅為4%。
向后更好
有意思的是,賽艇是唯一的一項運動員朝向后方而坐的奧林匹克運動。賽艇運動員在比賽時估計會使用其86%的肌肉。賞心悅目的賽道,整齊劃一的動作,賽艇完美了詮釋了運動的“力與美”。
亞體資訊原創(chuàng)出品,轉載請聯(lián)系授權。
本文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