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2020年6月,杭州亞運會場館建設完成半年度計劃的109.4%,超額完成半年度目標任務。亞運場館建設工作亮點主要體現(xiàn)在在八個方面。
全力推進復工復產
2月,協(xié)調10.5萬只防疫口罩,為復產復工打下基礎。3月初,建立“查、訪、解、審”四字工作訣,開啟復產復工加速鍵。3月,底復工率達99.3%,是全省復工最早、成效最為明顯的復工項目之一。
打造綠色智能場館
充分貫徹綠色亞運理念。杭州亞運村獲得國家二星級綠色生態(tài)城區(qū)設計階段評價標識,這是浙江省首個通過綠色生態(tài)城區(qū)評價的示范項目。
構建以“BIM”為核心的智能場館管控平臺。杭州市體育館改建項目、杭州亞運村獲得2020年度西湖杯獎BIM應用二等獎、三等獎。充分運用“智慧大腦”,通過全景式高空巡查、工地施工入口“一鍵報警”裝置設置相結合,實現(xiàn)可視化融合展示,形成數(shù)字治理倉,以數(shù)字賦能亞運場館建設。
建設高質量亞運場館
形成“全生命周期管理,全過程可追溯”的“兩個全”管理模式,推動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高質量建設管理模式。
出臺《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場館及設施現(xiàn)場檢查管理辦法》,建立起日常、專項和聯(lián)合三級檢查體系。共完成各類檢查227次,下發(fā)工作聯(lián)系單35張,發(fā)現(xiàn)并整改問題數(shù)百個。以場館“建材、樁基、深基坑”為重點,實現(xiàn)建材全過程可追溯,推進材料智慧化數(shù)據(jù)庫管理,把亞運場館質量落實到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之中。
形成場館建設合力
充分發(fā)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工作機制,定期協(xié)調解決問題,今年以來,召開會議 28次,參加部門18個,協(xié)調解決了混凝土供應、綠化遷移、結構安全檢測、場館夜間施工、周邊環(huán)境整治等各類問題 36個,確保了項目正常推進。
充分發(fā)揮職能部門力量,與建設、城管、水務、國網(wǎng)等部門開展工作聯(lián)動,保障了場館建設,貫徹落實城市行動計劃。
按照“邊建設邊記錄邊歸檔”的要求,研究制定《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場館及設施建設臺賬檔案管理辦法》,確保亞運場館檔案按時按點、保質保量錄入和管理,系統(tǒng)完整可追溯,推動亞運史料留存。
推進訓練場館、亞殘場館建設
下發(fā)《2022年第19屆亞運會訓練場館建設計劃任務表》,明確要求,啟動項目前期工作;
下發(fā)2022年第4屆亞殘運會場館建設任務書,正式啟動亞殘場館建設。
印發(fā)《2022年第19屆亞運會-第4屆亞殘運會場館運行轉換設計導則》,指導亞殘場館建設,召開無障礙設計專題培訓會,全面啟動無障礙環(huán)境建設。
加強體育工藝專項工作
邀請單項協(xié)會專家15人次,開展技術審查21次。針對疫情影響,采取視頻“云審查”5次,為場館建設提供技術支撐。
開展體育工藝專項檢查8次,參與25人次,完成了草坪底基層、排水系統(tǒng)、種植層等檢查檢測,確保場館體育工藝的剛性要求。
研究謀劃《2022年第19屆亞運場館體育工藝驗收指導意見》,明確杭州亞運會場館建設的體育工藝專項驗收標準。
穩(wěn)步推進賽事器材工作
初步編制完成《杭州亞運會、亞殘運會賽事器材清單》,涵蓋40個大項器材,共1800余種,10萬余件。
研究謀劃《2022年第19屆亞運會、亞殘運會賽事器材工作方案》,明確賽事器材工作的總體要求、職責界面和相關安排。
加強與亞洲單項體育組織(AF)的聯(lián)系,確認杭州亞運會賽事器材標準規(guī)范,目前共收到30個大項的回函。
啟動設施設備前期工作
研究完成2022年第19屆亞運會、亞殘運會場館設施設備工作方案,明確分類和工作責任界面相關要求。
啟動亞運、亞殘場館景觀布置、標記標識等工作,深入推動場館內部環(huán)境景觀建設。
謀劃場館運行設計工作,積極配合示范場館建設和賽時運行籌備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