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奪冠》
龍標編號[2020]第01號電影;
9月25日提檔上映;
不到22小時票房破億;
豆瓣評分7.3;
網友贊其為“國內體育題材影片的新高度”。
陳可辛導演的電影《中國女排》經歷了新冠疫情和改名風波,以《奪冠》之名在國慶前提檔上映。
影片由鞏俐、黃渤領銜主演,中國新一代女排冠軍陣容朱婷、惠若琪、徐云麗、袁心玥、丁霞、張常寧、林莉、劉曉彤、顏妮、龔翔宇……本色出演。
這下,關于女排的國民記憶都回來了。演員陣容如此浩大,《奪冠》,已經奪冠了。
影片回溯了1981年女排世界杯奪冠、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美大戰(zhàn)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重回世界之巔背后的辛酸與拼搏,描繪了兩代女排的崛起之路。
電影的開端陸續(xù)交代了三位主人公的身份:吳剛飾演的女排主教,承擔著為國家奪取冠軍的重任;郎平女兒白浪飾演的青年郎平剛剛進入國家隊,與教練和隊友都在磨合期;彭昱暢飾演的陪打教練入隊,對女排姑娘們艱苦的訓練懷有惻隱之心。
故事的主線是這支女排要力爭在1981年的世界杯上奪取冠軍,主教練、女排隊員、陪打教練夜以繼日的刻苦拼搏,就是為了實現這個夢想。
為什么那么想要這個冠軍?因為在那個落后的年代,我們國家太需要贏一次了。
那時的我們正在改革開放初期,與發(fā)達國家的差距很大,國際社會地位不高,我們太想向世界證明中國可以很強大,而體育比賽正是這樣一個機會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女排教練的良苦用心就展現了出來,他不僅要訓練出最好的郎平,還要在平時的訓練中針對性的為女排制定戰(zhàn)術。
影片最打動人的一個橋段是,當專家來到女排集訓基地對教練說,美國已經開始使用電子計算機研究對手了,包括對隊員和教練都研究的很透,這樣的計算機我們國家只有中科院有一臺,而且沒有幾個人會用。袁偉民沉默良久,轉身將球網升高了15厘米,他說,如果我將球網升高了15厘米,他們還能研究出來嗎?
在這樣的求勝心下,女排姑娘們忍辱負重,最終在1981年第三屆世界杯上戰(zhàn)勝東道主日本隊奪得了首個冠軍。當時的國內,萬人空巷,人們聚集在為數不多的黑白電視機前為女排加油吶喊。
一直到1986年,女排姑娘又連奪四個冠軍,造就“五連冠”偉業(yè)?!芭啪瘛表憦厝珖瑫r“鐵榔頭”郎平也家喻戶曉。
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,那時的人們,每天身著樸素的衣服,騎著二八自行車上下班,工作中一絲不茍,勤懇努力,為改革開放夯實了基礎。女排精神影響了那一代人,而那一代人也為國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影片接著跳到了2008年,黃渤飾演的陪打教練已成為女排主教練,在北京奧運會上,中國女排輸給了美國女排,而當時美國隊的主教練正是鞏俐飾演的郎平。
賽后,兩人相遇,陳教練說,我們輸了,但好像罵你的人更多。
確實,當時很多人都罵郎平是賣國賊。國民偶像帶領別的國家擊敗了我們引以為傲的女排,確實令人難以接受,這也說明了國人對女排有著特殊的情感,女排對我們是那樣的重要。
時間來到了2013年,郎平被任命為女排主帥。她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包括大國家隊模式選拔人才,聘請外教進行科學訓練,讓隊員回歸生活。
這個階段女排經歷了陣痛期,國際賽場一敗再敗,但郎平對隊員們說,我希望你們不光成為優(yōu)秀的運動員,還要成為優(yōu)秀的人。
她的理念已經不單單是老女排時期的為國拼命,她倡導的女排精神,為國爭光與為自己而戰(zhàn)二者要并行。運動員不再是只會訓練、比賽的機器人,要懂得生活,上了場要拼勁全力,下了場要享受生活,要做更好的自己。
其中一個橋段很好的詮釋了郎平的思想,她在一次訓練后對姑娘們說,去談戀愛吧,別裝了。
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四分之一決賽,中國女排遭遇世界排名第一的東道主巴西隊,自08年之后我們與她們相遇了19次,輸了18次。
外界不看好的情況下,女排精神再次閃耀球場,在東道主觀眾山呼海嘯般的助威聲中,女排姑娘們頂住壓力3:2戰(zhàn)勝了對手,并連克荷蘭、塞爾維亞,再次奪得奧運冠軍。
頒獎儀式上,國歌響起,郎平撥通了陳教練的電話,與他共享這個光榮的時刻。
雖然,在筆者看來,04年雅典奧運會陳忠和帶隊奪冠的那場比賽更值得大書特書一番,因為那是中國女排時隔二十年后的又一個奧運會冠軍。不過,《奪冠》總體上是部合格的體育電影,雖然沒有《摔跤吧!爸爸》那么驚艷,但在國產電影也填上了重要的一筆,特別是將女排帶近了人們的視線。
作為一部弘揚女排精神的主旋律電影,任何關注過女排的人去看這部電影都會有很強的代入感,尤其適合國慶假期帶著父母去看??赐赀@部電影,不一定能讓你成長,但定會讓你在某個瞬間被感動。不管是背負著國家榮譽的老女排,還是為自己而戰(zhàn)的新女排,女排精神永遠都在!
本文圖文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
編輯:魏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