擁有20個小項的殘奧越野滑雪6日打響金牌爭奪戰(zhàn),中國隊包攬了當日全部兩項賽事的冠軍。
在率先進行的男子長距離-坐姿比賽中,29歲的鄭鵬一舉奪冠,為中國隊獲得越野滑雪項目的首枚冬殘奧會金牌,另一名中國選手毛忠武摘取銀牌,杜天獲得第四名。
殘奧越野滑雪是開展最為廣泛的一個殘疾人冬季項目,從第一屆恩舍爾茲維克冬殘奧會起,它就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。殘奧越野滑雪怎么比?一起來了解。
北京冬殘奧會殘奧越野滑雪比賽共設置20個小項,分為短距離、中距離、長距離三個個人項目和混合接力、公開接力。
個人項目根據(jù)運動員殘障情況不同,又各分為視力障礙、站姿、坐姿三個組別,各組別運動員比賽成績乘以相應分級系數(shù)才是最終比賽成績。
坐式滑雪器椅子包括座位安全帶和懸掛裝置,設計盡量輕巧便于減輕運動員負擔,減少體力消耗。
座位各連接處不能安裝彈簧等彈性部件,座位與雪板連接處不可調(diào)節(jié)。必須使用無彈性綁帶將運動員的大腿固定在座位上。
站姿運動員可根據(jù)其身體狀況采用兩個、單個或不使用雪杖進行比賽。全盲或幾乎全盲運動員需要佩戴眼罩,由領滑員使用揚聲器引導配合完成比賽,低視力運動員,可以選擇比賽時是否使用領滑員。
北京冬殘奧會殘奧越野滑雪比賽在張家口賽區(qū)國家冬季兩項中心舉行。
比賽線路要求上坡、下坡和起伏各約占三分之一。一般情況下,站姿組和視力障礙組的賽道難度高于坐姿組;坐姿組賽道落差與角度的難度相對較小,路線相對容易。傳統(tǒng)技術比賽場地需要壓制專用雪槽;自由技術比賽場地需要寬闊平整,對技術動作沒有限制。接力項目要求運動員交替采用傳統(tǒng)技術和自由技術。
個人比賽出發(fā)順序,一般為坐姿組、視力障礙組和站姿組。通常安排男子在女子前面出發(fā),出發(fā)順序由仲裁委員會最終確定,比賽均采用間隔出發(fā),出發(fā)順序由抽簽、積分系統(tǒng)、排名、資格體系等方法決定。
中國冬殘奧運動起步較晚,但殘奧越野滑雪是中國較早開始的項目。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殘奧會,中國代表團首次登上冬殘奧舞臺,當時越野滑雪就是中國隊參加的兩個大項之一。在此前參加的冬殘奧會上,中國隊在該項上的最好成績是獲得第四名。
而這個項目最早的教練便是朱德文,自2002年起,作為我國首個冬季殘奧項目教練員,從第一個世界杯金牌,到中國代表團取得越野滑雪項目的殘奧會最好成績,朱德文見證了我國殘奧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的發(fā)展歷程。
自擔任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隊中方教練組組長以來,他以 “ 一刻不能停,一步不能錯”帶領隊伍刻苦訓練,發(fā)掘運動員最大潛力,讓殘疾人越野滑雪項目在最高殿堂綻放中國殘疾人的光芒。
成為跨界點金手,朱德文表示:“對于自己熱愛了半生的殘疾人滑雪項目,我將使出‘洪荒之力’,為殘疾人冬季項目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!”
2002年鹽湖城冬殘奧會,中國首次派運動員參賽,直到2018年上屆平昌冬殘奧會,中國輪椅冰壺隊奪得了中國在冬殘奧會上的首枚金牌,這也是北京冬殘奧之前,中國唯一一枚冬殘奧金牌。
一天跨越了20年,創(chuàng)下冬殘奧歷史的背后,是中國殘疾人運動員一次次突破自我,展現(xiàn)“中國速度”!